2020-10-15 15:37:03
近日,一篇名为《我潜伏上海“名媛”群,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》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,引发了社会的广发关注!
的确,在上海确实有这样一批人,他们千方百计的装富,而且装富本身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链!
按照文章的描述,这些所谓的“名媛”交500元入群费,就可以打造成贵族和豪门的“人设”,比如40个人拼单一间宝格丽酒店,6个人拼单丽思卡尔顿的双人下午茶,甚至还能接受群里姐妹穿了两天的二手Gucci丝袜。总之,他们有应有尽有的奢侈品都供你炫富。
为了让心仪目标注意到自己,朋友圈里的“名媛阔少”晒豪车、美景、美食、珠宝、私人飞机......什么奢侈就展示什么!
深圳这里还有5.99元的炫富实拍图和文案、98元修改朋友圈定位、带你跑遍全球的软件,以及1599元/人的形象改造约拍……
然而,这篇文章在真正的富人看来,简直就是一场笑话!
的确,我们经常在抖音、小红书上等社交平台上看到各种网红晒自己的奢侈品,但是我想说的是,当穷人在购买奢侈品,富人得目标却开始偷偷转移。因为奢侈品早已不能成为一个人身价的标示了,这是为什么呢?
在任何一个时代,富人都需要给自己带上一种标签,从而维系在社会上的地位,既不能脱离这个圈层,也不能让别人随便闯进来这个圈层。
所以富人总要用一种穷人无法实现的放松来标榜自己身份,比如以前他们佩戴高贵的首饰,拎着各种奢侈品。LV、香奈儿、爱马仕、奔驰、宝马等等,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:我是有钱人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,这种方式不再标榜自己的身份了。比如电商、海淘等购买渠道的丰富,使得原本一件难求的“奢侈品”成为了不难获得的“商品,拥有奢侈品,再也不是什么可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那些开着上百万跑车的人,不代表就有上百万的身家,因为他只要支付几十万就可以把车开回家。当获得奢侈品的成本降低,渠道多样,使得这些原本有钱人才能拥有的东西,不再具有特殊性,所以这种方式也无法再标榜自己。
放眼四望,现在几乎没什么东西值得炫耀。包包、香水、大牌服装、坐飞机、游轮度假,这些东西大家基本都能负担得起,所以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晒这些。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街上开豪车的人越来越少,反而有钱人越来越热衷于购买房产,这说明炫耀性消费的时代过去了,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用外在衬托证明自己有钱了,我们越来越喜欢实在的财富、踏实的日子。其实,当奢侈品不能在区分阶层的时候,一种更加与时俱进的方式就出现了……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《资本的形式》中提出了文化资本(cultural capital)的概念。文化资本是一种通过教育洗礼,历练而成的个人优势,与生活品味息息相关。建设文化资本就是美国精英阶层们巩固地位,封杀其他阶层上升的新手段。
我们正在进入一个“谈资”比“名牌”还要贵的时代。
这个时代,人群分层越来越严密,财富不是一个量级的人,就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。关注的问题也完全是不一样的,资产雄厚的人关注的是金融投资,是通过见识表达自己的观点,通过人脉表现自己的实力,通过成功经验去获取别人的认可,等等。
什么层次的人,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层次的问题。在和别人交流时,一张嘴你的阶层地位就跃然纸上。这才是高端社交网络的通行证。比如当你聊到你参与了某个公司获得了第几轮投资,正在和哪些机构接洽,其实你就发出了一个高端信号,于是你很快被身边的人接纳,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高端关系网。对比之下,这比你拿个什么包穿什么大牌的衣服要管用的多!
所以,富人都开始放弃华丽的外在,开始把钱投入到各种“无形”的提升中 —— 更好的服务、更优质的教育、更宽广的见识。可怜的是,如今有一批刚赚到钱的人,拿着不错的包,穿着光鲜,互相炫耀,却不重视自己本质上的提升,不知如何真正打开自己的上升管道。
而那些利用奢侈品炫富的路线,只不过是一出出黑吃黑的套路大戏而已,做局者固然无耻,上当者也都是无知之辈。
要想走的快,就一个人走;
要想走的远,就一群人走;
认知改变命运,圈层决定命运。
“都市财经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admin@5iecity.net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